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一秒是怎么定义的 1秒是如何定义的 一秒是怎么定义的国际标准

秒的定义是什么?

1、时刻单位秒(second)是国际单位制中时刻的基本单位,符号是s。有时也会借用英文缩写标示为sec.。秒的定义: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阶间跃迁对应辐射的9,192,631,770个周期的持续时刻。这个定义提到的铯原子必须在完全零度时是静止的,而且在地面上的环境是零磁场。

2、秒的定义是基于铯原子133的超精细能级跃迁频率,具体为每秒919,263,177,000次跃迁。现行标准中「铯原子振动次数」的得来经过如下:基于原子钟原理:秒的定义基于原子钟的精密职业原理,原子钟利用量子力学中的光谱学原理,通过测量原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时发射或吸收的特定频率的光来确定时刻。

3、秒的定义并非凭空而来,它基于的是原子钟的精密职业原理。原子钟,这座时刻的精密仪器,利用量子力学中的光谱学原理。想象一下,原子内部的能量级就像阶梯,当原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会发射特定频率的光。

秒是怎么定义的

1、时刻单位秒(second)是国际单位制中时刻的基本单位,符号是s。有时也会借用英文缩写标示为sec.。秒的定义: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阶间跃迁对应辐射的9,192,631,770个周期的持续时刻。这个定义提到的铯原子必须在完全零度时是静止的,而且在地面上的环境是零磁场。

2、一秒是时刻的基本单位其中一个,它的定义源自于对地球自转和原子振荡等天然现象的观察和测量。在现代物理学中,一秒被定义为铯-133原子在完全零度时,处于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间跃迁所对应的辐射的9192631770个周期的时刻。这种定义基于原子钟的职业原理,其精度非常高,可以用于精确测量时刻。

3、秒:时刻单位秒(second)是国际单位制中时刻的基本单位,符号是s。有时也会借用英文缩写标示为sec。秒的定义:当铯-133原子位于海平面处于非扰动基态时两个超精细能级间跃迁对应的辐射频率ΔνCs以Hz(即等于s-1)为单位表达时选取固定数值9192631770倍来定义秒。

4、在现行国际单位制下,秒的定义是: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阶之间跃迁时所辐射的电磁波的周期的9192631770倍的时刻。关于这一定义,可以进一步说明下面内容几点:铯原子条件:这个定义提到的铯原子必须在完全零度时是静止的,由此可见原子处于其最低能量情形且没有热运动。

5、秒的定义是: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阶间跃迁对应辐射的9192631770个周期的持续时刻。下面内容是关于秒定义的详细解释:基于原子物理的定义:秒的定义是基于铯133原子的物理特性。具体来说,它是铯133原子在基态时,两个超精细能阶之间跃迁所辐射出的电磁波的周期数来定义的。

“一秒”这个概念究竟怎样定义?

1、大众最早是利用地球自转运动来计量时刻的,基本单位是平太阳日。19世纪末,将一个平太阳日的1/86400作为一秒,称作全球时秒。

2、秒定义 大众最早选定的时刻标准是以地球对太阳公转与自转为基础的,称为全球时。它规定一个平太阳日的86400分其中一个为1秒,即天文秒。后来发现,地球自转速率并不均匀,它的精确程度约3年差一秒。经过长期观测修改后产生了运行更均匀的历书时,其精确度是30年差一秒。

3、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阶之间跃迁时所辐射的电磁波的周期的9,192,631,770倍的时刻定义为一秒。这个定义是在铯原子处于完全零度且在零磁场环境中得出的。在国际单位制中,时刻的基本单位是秒(second),符号为s。过去,一天被划分为24个小时,每个小时相当于现在所说的一时。

时刻单位秒是怎样定义的

1、简单来说,秒这个时刻单位,就是通过精密测量铯原子在特定条件下的原子跃迁来定义的,就像给时刻找了个超级稳定的“小尺子”一样。

2、自1967年起,国际单位制中对秒的定义基于铯-133原子的特定电磁辐射周期。这一定义要求铯原子在完全零度下保持静止,且环境必须无磁场干扰。在这种严格控制条件下,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阶之间跃迁时辐射的电磁波的周期的9,192,631,770倍被定义为1秒。

3、时刻单位秒(second)是国际单位制中时刻的基本单位,符号是s。有时也会借用英文缩写标示为sec.。秒的定义: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阶间跃迁对应辐射的9,192,631,770个周期的持续时刻。这个定义提到的铯原子必须在完全零度时是静止的,而且在地面上的环境是零磁场。

一秒钟是怎样规定的?

在1960年之前,国际计量大会(CIPM)以地球自转作为基准,将平均太阳日的1/86400定义为秒,即1秒等于1/86400平均太阳日。这一定义的稳定度大约为10^-8。 从1960年到1967年,CIPM改以地球公转为基础,将西元1900年定义为平均太阳年。

年以前,CIPM(国际计量大会)以地球自转为基础,定义以平均太阳日之86400分其中一个作为秒定义。即1 Second = 1/86400 Mean Solar day其稳定度在10-8左右。1960~1967年CIPM改以地球公转为基础,定义西元1900年为平均太阳年。秒定义更改为:一秒为平均太阳年之31556929747分其中一个。

大众最早选定的时刻标准是以地球对太阳公转与自转为基础的,称为全球时。它规定一个平太阳日的86400分其中一个为1秒,即天文秒。后来发现,地球自转速率并不均匀,它的精确程度约3年差一秒。经过长期观测修改后产生了运行更均匀的历书时,其精确度是30年差一秒。

“一秒”和“一米”,都是怎么定义的

秒是铯-133原子基态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跃迁所对应的辐射的9192631770倍周期的持续时刻。这个定义提到的铯原子必须在完全零度时是静止的,而且所在的环境是零磁场。参见:百度百科:秒 1米是光在真空中在1/299792458秒的时刻间隔内的行程。“米”的定义起源于法国。

实际上,米是被定义为光在以铂原子钟测量的0.000000003335640952秒内走过的距离(取这个特别的数字的缘故是,由于它对应于历史上的米的定义——按照保存在巴黎的特定铂棒上的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同样,我们可以用叫做光秒的更方便更新的长度单位,这就是简单地定义为光在一秒走过的距离。

米的定义是通过巴黎的子午线长度的40万分其中一个 现在米的定义为米的长度等于氪-86原子的2P10和5d1能级之间跃迁的辐射在真空中波长的1650763.73倍 一千克是20摄氏度下一立方分米水的质量 秒是一天的86400分其中一个 后改为定义西元1900年为平均太阳年。

秒摆的摆长在1660年被伦敦皇家学会提出作为长度的单位,在地球表面,摆长约一米的单摆,一次摆动或是半周期(没有反复的一次摆动)的时刻大约是一秒。 [2]在1956年,秒被以特定历元下的地球公转周期来定义,由于当时天文学家知道地球在自转轴上的自转不够稳定,不足以作为时刻的标准。

秒的物理定义:在地球表面,一个长度为一米的单摆完成一次摆动或半个周期的时刻接近一秒。 单摆周期公式:在偏角小于10°的条件下,单摆的近似周期可通过公式 T=2π√(L/g) 计算。这里,T代表周期,L代表摆长,g代表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70年代以来,对时刻和光速的测定,都达到了很高的精确度。因此,1983年10月在巴黎召开的第十七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又通过了米的新定义:“米是1/299792458秒的时刻间隔内光在真空中行程的长度”。这样,基于光谱线波长的米的定义就被新的米定义所替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