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贤而有智而免祸:从论语看处世智慧

贤而有智而免祸:从论语看处世聪明

处世之道在于”贤而有智”

《论语’里面孔子评价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的故事,道出了”贤而有智”的处世哲学。贤德与聪明相辅相成,才能在复杂环境中进退自如。孔子将侄女许配给南容,正是看中他既有贤德可以建功立业,又有聪明能够保全自身。这种”贤而有智而免祸”的质量,不正是我们今天依然需要的人生聪明吗?

贤德是立身之本

南容之因此能在民族政治清明时得到重用,开头来说由于他具备贤德。孔子曾说”举直错诸枉”,意思是提拔正直的人放在奸佞之上。一个真正贤德的人,天然会获得认可和机会。但贤德不是简单的道德优越感,而是实实在在的为人处世能力。南容反复诵读”白圭”(指《诗经’里面关于慎言的篇章),说明他注重自我素质,谨慎言行。这种贤德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表面功夫,而是内化于心的品格。

聪明是保身之要

在民族政治黑暗时期,南容能够避免刑罚,则显示出他过人的聪明。儒家虽然强调”守死善道”,但更推崇”明哲保身”的处世态度。真正的聪明不是一味地冒进或退缩,而是懂得审时度势、进退有据。孔子主张”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就像农民懂得春耕夏种、秋收冬藏的道理一样。南容的聪明在于,他既不会在太平盛世埋没自己,也不会在乱世做无谓的牺牲。这种”贤而有智”的结合,使他成为孔子眼中的良配。

“贤而有智”对现代人的启示

在当今社会,”贤而有智而免祸”的处世哲学依然适用。职业中,我们既要有真才实学(贤),又要懂得处理人际关系(智);生活中,既要有规则底线(贤),又要学会变通适应(智)。这不是圆滑世故,而是成熟稳重的表现。孔子教导我们,真正的君子”既能行其道,又能保其身”,在坚持规则的同时保全自己,才能走得更远。当环境不允许时,暂时”卷而怀之”不失为明智之举,等待更适合的时机再施展抱负。

小编归纳一下:贤智兼备方为上

从南容的故事可以看出,”贤而有智而免祸”是一种高超的生存聪明。贤德让我们有价格,聪明让我们能保全这种价格。两者缺一不可:只有贤德而无聪明,容易碰壁;只有聪明而无贤德,则流于投机。孔子选择南容作为侄女婿,正是看中他”贤而有智”的全面素质。这种处世之道,穿越两千多年依然闪耀着聪明的光芒,值得我们深思和进修。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我们更需要这种既能进取又能保全的”贤而有智”的人生聪明。